咨询热线:400-9011-0190730-8630078
咨询热线400-9011-019 0730-8630078

当前位置:首页>法律法规

企业全流程法律风险防范指引48项法律指 引为企业精准“导航”(48-35)

第三章(二十三)污染环境和生态破坏法律风险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防范环境责任风险。各类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物质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污染环境的事故发生,以避免不利法律后果的发生。我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对污染环境和生态破坏责任加以专章规定,并明确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实行严格责任原则并规定了故意违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定了完善的侵权责任体系。

【风险提示】

1.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应依法承担责任。环境责任分为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同一违法行为既要承担行政责任也要承担民事侵权责任构成犯罪的还要同时承担刑事责任。

2.国家对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的法律制度,企业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当遵守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3.建设项目中防止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止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4.国家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排放废气、废水、产生环境噪声污染和固体废物的行为实行许可证管理。直接或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应按照规定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

5.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采取措施,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促进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降低固体废物的危害性。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对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依法承担责任。

6.处置危险废物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没有处置资格处置危险废物的,应当承担违法责任。

【案例指引】

被告甲公司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委托给没有危险废物处置经营许可证的被告乙公司进行处置,乙公司又委托没有相关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被告王某从甲、乙公司运输和处理危险废物,被告王某将从甲、乙公司收集的危险废物直接倾倒至雨水井中,后流至附近河流导致河流严重污染,丁镇政府诉至法院,要求甲、乙和王某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甲、乙公司和王某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

违法排放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应当承担污染环境侵权责任遂判决支持了丁镇政府的诉讼请求。

【法律文件索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条 【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致损的侵权责任】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二百三十条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侵权举证责任】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发生纠纷,行为人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侵权的惩罚性赔偿】侵权人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条【生态环境修复责任】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生态环境能够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承担修复责任。侵权人在期限内未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进行修复,所需费用由侵权人负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

第四十一条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第四十二条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保存原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始监测记录。

严禁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

第五十九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前款规定的罚款处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按照防治污染设施的运行成本、违法行为造成的直接损失或者违法所得等因素确定的规定执行。

地方性法规可以根据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增加第一款规定的按日连续处罚的违法行为的种类。

第六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第六十一条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2021年3月1日起实行

第三条 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保护应当坚持统筹协调、科学规划、创新驱动、系统治理。

第四十九条禁止在长江流域河湖管理范围内倾倒、填埋、堆放、弃置、处理固体废物。长江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的联防联控。

第九十三条因污染长江流域环境、破坏长江流域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违反国家规定造成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损害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修复责任、赔偿损失和有关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修订

第十七条 建设产生、贮存、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第二十条 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固体废物。

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向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及其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地点倾倒、堆放、贮存固体废物。

第三十六 条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全过程的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建立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台账,如实记录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数量、流向、贮存、利用、处置等信息,实现工业固体废物可追溯、可查询并采取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

禁止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中投放工业固体废物。

第三十七 条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委托他人运输、利用、处置工业固体废物的应当对受托方的主体资格和技术能力进行核实依法签订书面合同在合同中约定污染防治要求。

受托方运输、利用、处置工业固体废物,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合同约定履行污染防治要求,并将运输、利用、处置情况告知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

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违反本条第一款规定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外,还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受托方承担连带责任。

第三十九 条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的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提供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数量、流向、贮存、利用、处置等有关资料以及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促进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并执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

第七十八条 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如实记录有关信息,并通过国家危险废物信息管理系统向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

前款所称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应当包括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和降低危险废物危害性的措施以及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措施。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应当报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已经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执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的规定。

第七十九条 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环境保护标准要求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不得擅自倾倒、堆放。

第八十条 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取得许可证。许可证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禁止无许可证或者未按照许可证规定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的经营活动。

禁止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许可证的单位或者其他生产经营者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活动。

第八十一条 收集、贮存危险废物,应当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进行。禁止混合收集、贮存、运输、处置性质不相容而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

贮存危险废物应当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

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贮存危险废物不得超过一年确需延长期限的应当报经颁发许可证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批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编写人:王延红

在线客服

业务咨询

QQ客服

关注我们

服务热线
400-9011-019